清晨,安徽寧國市南極鄉梅村十畝組村民周祖德早早就起床了,眼下正是山核桃采摘季節。他來到自家的山場給單軌運輸機加滿油,車子緩緩起動沿著軌道上山了。
這是在我國山核桃產區引入的首條單軌運輸機,它使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好的單軌運輸機技術,經過10余日建成使用。
該單軌運輸機安裝時不需要額外使用混凝土加固,能在溪石上穿行,作業效率很高,目前的線路總長600米,最陡的地方接近45度,一般25-30度。單軌運輸機從該村13戶果農山場穿越,結合水平運輸林道的建設,可以覆蓋20戶左右,超過1000畝山場。
周祖德介紹說,現在村中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目前大多是留守老人在做種植、采摘山核桃。單軌運輸機建成讓我們果農運輸肥料、采摘山核桃都方便了很多,也為我們20戶山核桃種植省去大量人力成本。整個線路投資20萬元,每戶平均1萬元,進口的品牌10年之內免維護、幾乎無故障,平均每年每戶只有1000元投資。
除了單軌運輸機,該村還推廣了山核桃自然落果結網采收技術,不僅省了不少人工費,而且不用打除草劑,又減少由于人工攀爬對樹木的傷害,極好地保護了山核桃林的生態。
寧國是我國山核桃的重要產地,山核桃長在高山密林間,外觀其貌不揚,但味美爽口,營養價值極高,是生活在偏遠山溝溝里農民的致富金果??恐胶颂?,當地家家戶戶蓋起了樓房,開上了汽車。然而由于山核桃樹一般都種植在海拔100米至700米的山坡上,樹高山陡,山核桃采收十分危險,人員傷亡事故高發,山核桃也被果農稱作“帶血的金果”。
傳統的山核桃人工采收過程中,為了便于撿拾,通常要將林下的雜草清除掉,有些果農為省事,直接使用除草劑將林下植被清除干凈,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不良影響。
對此,南極鄉梅村從2014年開始進行科學管理種殖山核桃,用割灌機除草,林下種殖油菜紅花草,開始用殺蟲燈防止病蟲害,采摘網400畝,2015年開始見成效并連續5年增產。
說到今年的收成,周祖德興奮地說,今年洪災山核桃沒有減產,還增產20%。近三年我家一百畝掛果山核桃,2017年生產1萬斤,2018年生產9千斤,今年預計能超過1.2萬千斤,純收入能達到2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