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早已提出的“機器換人”的概念并已成為常態,而某種意義上而言,而我們國家的山區果農還處于傳統人工搬運的時代。
為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解決勞動力短缺,勞動力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并提高南方丘陵山區生產效率,農業農村局推廣山地軌道運輸機。
1966年,單軌運輸機由日本的公司發明,1977年就開始在森林中利用單軌車運輸木材。目前,單軌車運輸已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在日本運行20年以上的軌道運輸機隨處可見,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已應用多年。一些國外的農場會用單軌運輸機把肥料、農藥運到山上,把采摘收獲的農產品運下山。有的果園甚至把單軌運輸機的軌道從山上鋪到山腳下的工廠內,采摘的果實就能省時高效地直接送進工廠加工。
在南方地區茶葉、金柚、荔枝、龍眼、菠蘿柑橘等成為地域特色產業,形成了品牌效應,是當地農業和農村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
從果園到倉庫的運輸,以傳統的人力挑運為主,在水果采摘時節,往往需要趕時間采摘,按一個工人每次挑80斤水果,往返果園耗時費力,一個工人一天最多只能運載1000多斤水果,而山地軌道運輸機往返一次就能載重600至1000斤,相當于一個工人近一天的工作量,山地軌道運輸機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升了生產效率,促進山地果園可持續發展。
目前,山地軌道運輸機已在多個省市區投入使用。
單軌運輸機在我國推廣應用時間其實并不長,僅十年左右。目前在浙江、福建、貴州、重慶、湖北、湖南等地茶園、蜜柚、文旦、香榧、柑橘等果園已有示范應用。2011年,浙江省臨海涌泉鎮梅峴村的柑橘園鋪設該省首條果園軌道運輸機,2015年,我省歙縣新溪口的柑橘園建成省內第一條運輸軌道。2017開始,單軌運輸機在全國各地發展速度開始加快,浙江浦江、龍泉、淳安、臺州,湖南麻陽、懷化、湖北秭歸、廣西百色等地陸續出現首條單軌運輸機。
單軌運輸機已納入中央農機新產品試點補貼范圍。根據基本配置和參數的不同,單軌運輸機分為18檔,中央補貼額度在18000元到90000元之間不等。也就是說,如果單軌長度大于或等于950米,就可以獲得9萬元的補貼。
單軌運輸系統包括軌道和牽引機車。軌道每米200-300元,單條軌道造價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軌道運輸機雖然使用可獲一定補貼,但動輒幾萬元到十幾萬元的成本,但對于當這種散戶經營的個體種植戶來說,還是無力承擔。
但是,單軌運輸機特別適合于修路成本很高的陡峭山場。隨著這項技術國產化速度進程加快,市場的日益成熟,總投入一定會下降;相信有國人的聰明才智,應該很快會出現更適合一家一戶使用的小型運輸機,以及能夠將多戶地塊鏈接起來的軌道運輸系統。目前三禾研發的山地軌道運輸機,每米軌道僅需100-200元。
2020年國家將對果園軌道運輸機等助力丘陵山區等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所需機具納入全國補貼范圍,由各省從中選取品目進行補貼。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原則上測算比例不超過30%。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對報廢老舊農機給予適當補助。